首 页 《读者》航空版 关于《读者》 订购《读者》 早期文章 在线投稿 来稿选登 广告刊登
论  坛 时代快讯 出版消息 文化动态 健康生活 音  乐 中文教育 读者心声
看 世 界 艺术欣赏 茶  学 饮食文化 关  注 名言警句 幽  默 范子登专栏
《读者》杂志简况
《读者》快递
《读者》传奇

中国标准刊号:
ISSN 1005—1805
CN 62-1118/Z
国内邮发代号:54—17
国外发行代号:M 1161
主 管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主 办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出 版 人:王永生
编委会执行主任:陈泽奎

编辑出版:读者杂志社
社长、总编:富康年
常务副社长 副总编:宁恢
副社长、副总编辑:侯润章 袁勤怀
         任 伟
编  辑:高茂林 贾 真
     黎珈禾 高翔飞

美术编辑:刘全镛
制  版:祁国宏
杂志社电话:(0931)8773352
杂志社传真:(0931)8773353

通讯(投稿)地址:
(730030)中国·甘肃省 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《读者》信箱
E-mail:tougao_dz@duzhe.cn
杂志社总机:(0931)8773352
   传真:(0931)8773353

发行机构:
新方舟文化公司
New-Ark Culture,Inc
发行人:于万新

美国
总经理:吴凌云
艺术总监:朱澄非
新方舟文化公司
(New-Ark Culture,Inc.)
地 址:12803 Schabarum Ave.Irwindale,CA 91706

洛 杉 机:
626-689-5859 王锦冰
626-872-7786 吴凌云 

三 藩 市:
408-666-2188 Shennon 

纽  约:
626-321-1288 Fennie

发行人:于万新

中国内地 
广告代理:
深圳市中书出版发行事务有限公司
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商报路景桦
   花园B栋008
邮编:518034
电话:0755-83067385 黄小姐

网址:www.readerstimes.com

中国香港
香港当代中国出版社
(Hong Kong Modern China Publication Co.)
地 址:九龙弥敦道389号平安大厦地下20号
Rm.20,G/F Ping On Bulding,385-389,Nathan
Rd.Kowloom,HongKong
电  话:852-27800089  林小姐

《读者》(原创版)
《读者》(乡土人文版)
《读者》航空版(简化字版、繁体字版)     
《读者》(盲文版)
《读者》(维文版)
《读者欣赏》 定期出版

当前位置:首页关于《读者》《读者》传奇第一卷 《读者》传说(1981~1984年)
平民立场(1) 《读者文摘》的面具
来源:师永刚    时间:2005/9/3    阅读:5813次

  曾经有人打赌,说不看刊名,他就可以从一堆杂志中把《读者文摘》挑出来。另一个人不信,便把一本《读者文摘》混到一堆杂志里面,隐去刊名让他挑。但最后那个人还是一下子把它挑了出来。输了的那个人很惊讶,说:“你凭什么说它就是《读者文摘》?”

  那个人说:“这还不容易,《读者文摘》十多年都是一张脸。这张脸谁不认识呀?”

  这张脸其实并不特别,它放在一堆新鲜时尚的杂志里,显得有些土,甚至有些落寞。它的特别之处,可能就在于你走到任何地方,只要一看到那张封面,不用看刊名,就知道是这本杂志。

  许多人认识《读者文摘》杂志就是从这张脸开始的。

  因为她很像一个人,几十年来都是那种不变的样子,所以也就成了人们判断她的一个标识。

  杂志封面的重要性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了。80年代初的杂志业界自由而喧闹,模仿与借鉴成为主流的动作,国外的流行杂志做什么,国内几乎会在瞬间复制。80年代的杂志版式的流行是满版“大出血”,很亮很鲜,也很刺眼。但就是让人找不到与杂志本身相关的那种气质。胡亚权理想中的《读者文摘》的封面,模糊而又神秘,无法看清。在他的潜意识里,封面就像一个人,这个人的思想与他的灵魂都应当是惟一的。那张脸的出现也应当与这种思想契合。让人一看到那张脸,就会说,哦,就是这家伙。只是这个家伙长得什么样子哪?

  最大的难题是封面照片难找,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封面照片概念,最好的图片可能就是广告图片。胡亚权打起了挂历的主意。第2期他用了摄影家刘立宾的一张美女照片。到了第3期,技穷的胡亚权只好用了一张柯达公司的广告片子做成了封面,那个为胶片公司做广告的女孩子很灿烂,但商业味道十足。封底则还是挂历的图片。第一年杂志的封面,除了拼凑,可以说就是在等待中,寻找着自己最后的模样。胡觉得自己没有一种创造的感觉,风格也更无从谈起。创刊初期的五期杂志的封面主要是根据作品定设计风格,呈现着粗糙的即兴式的情趣。杂志放在书摊上,与一堆各种各样的美人头挤在一起,只不过又多了一个美人头而已。

  一直到了1983年胡亚权才开始勾出了一个基本轮廓:四处大胆留白,中间放图,刊名压在图上方。

  他设计这种风格的意图,源自于对内容的准确把握,随着对内容的基本定位,他心中的封面也慢慢成形。他觉得《读者文摘》应当在优雅中透出某种高贵,它很独特,也很知性。与人们想象中的生活理想贴近,又与世俗距离遥远。此后,《读者文摘》杂志封面所有的变化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推演发展的。胡在解释这张脸的创意时说,人人都有一张自己的脸,《读者文摘》的脸应当是这个样子。这张脸可能不漂亮,但他就是这样一本杂志,就像是一个人,你可以说他不好看,但不可能改变他的脸。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有第二张脸,《读者文摘》也不能有第二张脸。即使你要变,也最多是整整容,偶尔把眼皮拉拉,把眼袋给去掉,但你不能变得让人认不出你,把你当成另外一个人,那就不是你了。

  胡认为创造《读者文摘》美术形式的过程,就像是在做一件雕塑作品。有了脸孔后,你还得配以合适的身材,包括衣服的选择与搭配。你不能太胖,也不能太高,你可以不漂亮,但要让人看上去舒服,还要不累,还要让人说,这就是你。

  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东西。在这种奇怪的理论指导下,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“规矩”开始形成了。他给这本杂志的美术设计确定下了一些基本的规章。这些规章直到今天仍在使用,成了读者认可的传统。而这种传统是体现在一切以读者方便为第一要素的前提下开始的。

  《读者文摘》从1982年开始,使用统一的三栏制,每栏是14个字,一律用新5号字。胡亚权认为,中国的杂志有一种传统,那就是基本上都采取双栏制版,每栏22个字,最原始的是单栏,44个字。但这是不科学的。他研究后认为,单栏看上去要摇头,双栏不适合设计文章。图摆布起来难度很大。而三栏是最科学的,不用转脑袋,只需转眼球。

  这种理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但他却坚持说这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。一切出之考证的做事方式,使他在编杂志中形成了喜欢用试验来检验他不能确定的东西的习惯。1984年1月,他们看到一篇《能不能把鸡蛋竖起来》的稿子,觉得很好玩,但又将信将疑,就说试试,如果能竖起来,就把这篇稿子发掉。他们就拿了个鸡蛋,开始在桌子上进行试验,花费了半个小时,鸡蛋真的竖了起来。胡在给这篇文章配图时,还拍了张照片配发出来,表示这件事是真的。而在一篇讲述掌纹诊病的文章中,胡亚权甚至把自己的手掌心在复印机上复印下来,放到文章中做插图。

  胡亚权给杂志确立的另外一个美术原则,就是规定杂志只用宋体、楷体、仿宋体、黑体四种字体。谙熟中国毛笔字的他,固执地认为这几种字体是中国的传统字体,书卷气较浓,与杂志气质相符。他极力排斥张扬浮躁的美术感觉,并且坚决拒绝新锐杂志的广告化风格。他认为更要远离的还有一些不成熟杂志的报纸化风格。他像个传统的老人一样,看守着自己的这块园地,并极力希望染上他所钟情的中国的传统文人的个人化理想的味道。

  从1982年开始,胡想出了新的办法。请当时在国内有影响的画家配插图。每期几乎都有20幅以上的插图量,这在当时国内刊物成为异端。因为所有的时尚杂志都使用大量的照片,黑白配图已像弃妇般备受冷遇。胡则坚信自己的正确。杂志上少量的插图起初是他画的或复制的,显得稚嫩与可笑。但他认为好的配图,可提升杂志的品位。1983年时,杂志要发一篇叫做《找对象》的文章,他请连环画《山乡巨变》的作者贺有直为这篇文章配图。这位中国连环画界的权威接到邀请后,画了十多幅,让他们选用。

  高燕当时是北京东城区文化馆一位广告画师,他的画风西化,表现人物简洁、传神。胡亚权偶尔看到他画的一幅儿童画,就四处打电话找到他,请他给杂志配插图。高燕此后成为《读者文摘》最重要的插图作者之一,杂志上有上百幅插图就是由他画的。后来,这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出版了一本插图集,其中有一半以上作品是给《读者文摘》的插图。除高燕外,画家施大畏、卢延光、陈延、张守义、冷冰川等人,这些如今在中国画界非常有影响的人物,当年都为《读者文摘》配过插图。

  1982年7月,从西北师大美术系毕业的高海军到杂志社报到,担任专职的美术编辑。1983年,高海军正式接触版式,开始完善《读者文摘》的美术风格。

返回目录 | 上一页 | 下一页

相关文章:
   平民立场(2) 越保守越有力量
   平民立场(3) 主编的实习期应当有多长
   平民立场(4) 两个《读者文摘》
   从前(5) 两个人的杂志
   从前(4) 差点夭折的“首期”
   从前(3) 创世记

更多评论
昵称: 邮箱: 验证:
主题:
内容: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新方舟简介 | 友情链接 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粤ICP备05140390号